专家谈我国机器人发展核心技术仍待突破
专家谈我国机器人发展:核心技术仍待突破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服务机器人创新与发展科技论坛昨天(20日)召开,我国机器人消费量位居世界第一,去年猛增54%。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对于提升产业技术含量,提高生产效率有着显而易见的积极作用。
今天,2015智能服务机器人产业链创新与发展科技交流论坛正式开幕,又将人们的关注吸引到这一领域。机器人产业前景乐观,由于人力资源成本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驱动,未来至少20年里,我国机器人产业将迎来发展机遇。其中,服务机器人是下一个蓝海市场,未来10年到20年服务型机器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来自国际机器人联盟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约为22.5万台,同比增长27%,而去年我国的机器人销量高达5.6万台,同比猛增54%。这也是中国连续第二年成为全球机器人最大消费国。不过美中不足的是,虽然我国的机器人销售量位居全球之首,但在这数万台机器人当中,有7成以上来自国外。日本、北美和欧洲则是机器人的主要出口地区。
目前,A股市场上设计机器人题材的上市公司超过70家,但从总体来看,多数国内的机器人公司资产规模都在1亿元以下,竞争力并不突出。从目前来看,机器人的主要运用领域是什么?说到机器人,普通人想到的可能是科幻电影里那些和人类外观差不多的机器人的形象。实际上,我们现在所说的机器人主要是指在工业和服务业领域运用的各类智能化机械。根据了解,现在机器人主要运用领域主要包含哪些?机器人的大规模运用会让各个产业发生什么变化?中国电子学会秘书长徐晓兰就此话题做出了评论。
徐晓兰:我们还是把机器人分类,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它主要应用在类似汽车的装备,集成电路的生产线,以及在有毒有害气体环境中的生产和加工,特别是在物流领域,因为它解决体力的问题,所以工业机器人70%的应用领域都在汽车装备领域。在服务机器人领域,主要是在智能家具、娱乐、教育等领域。特种机器人领域,主要是在医疗领域,比如利用机器人来做手术等。
记者:前面我们梳理了一些数据也发现中国现在是机器人的最大消费国,但是我们的机器人大部分都是进口产品,所以未来国产机器人领域会迎来一个什么样的竞争格局呢?
徐晓兰:我们对机器人的应用主要是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有一些核心的部件依赖于进口。比如减振器,进口的机器人转动的声音非常小,用国产机器人的减振器声音很大,而且摩擦力很大。所以制约我们国内机器人的领域主要是关键的零部件,包括未来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对材料、仿生、人工智能等,都可能制约我们发展的核心技术。
未来发展的机遇之一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这个战略最重要的领域就是发展机器人领域,同时也制订了具体的实施路径,通过一些组合拳的方式会让我们的核心技术得到突破,特别是一些核心的部件也能够得到解决。同时,之前一些核心技术和生产的脱节主要在于我们的创新链和产业链脱节,现在有更多的机制和体制来促进科研,将会使其更好的转化为我们的生产力。
我国的机器人的使用方面进步很快,去年和前年,我们国家是全世界机器人使用量最大的国家,而且今年11月,全球机器人大会也将在我国召开。
上述我们提到,现在我们机器人在我们国家广泛的使用,包括数量上、包括范围上,对于现在机器人领域的发展,怎么评价?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瑞也就此做出了评论。
- 2023-02-18梦见交付地租什么寓意
- 2023-02-18护肤品节约用法
- 2023-02-18如何的祛痘痘痘
- 2023-02-18文竹摆放禁忌
- 2023-02-18地板打滑处理小窍门
- 2023-02-18结婚杀鸡吉祥语
- 2023-02-18儿童节问候语51条
- 2023-02-17长痘喝柠檬水好不好呢
- 2023-02-17怀孕辞职可以领失业保险金吗
- 2023-02-17支付宝借呗回应改名具体回应什么